铆钉是标准件,有空心铆钉和实心铆钉两种。空心铆钉用于受力较小的薄板或非金属件的连接。钢制实心铆钉按钉头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很多种。
铆钉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无淬硬性。为避免因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影响铆缝的强度或与腐蚀介质接触时产生电化学反应,一般铆钉的材料应与被铆件的材料相同或相近。常用的铆钉材料有:
铆钉长度根据铆钉类型和铆接后的形状决定,可以按照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也可由推荐表选取。
在铆接结构中,通常选用低碳的角钢或钢板作为被铆件的材料,尽量不用轧制的工字钢或槽钢。因为角钢或钢板的表面比较平整,容易放置铆钉头,并且当横截面积相同时,角钢的翼缘比其他型钢宽,能放置较大的铆钉。为保证铆接后铆钉能涨满铆钉孔,被铆件的厚度一般不超过铆钉直径的5倍。
为了使铆接时铆钉容易穿过钉孔,钉孔的直径应略大于钉杆的直径,钉孔直径见表2.2-5。
铆接用通孔既可采用钻孔的方式也可采用冲孔的方式获得。但由于冲出的孔孔边有毛刺、孔壁表面有冲剪的痕迹以及加工硬化而产生的裂纹,因此冲孔铆接的承载能力要比钻孔铆接的承载能力降低20%左右。为此,冲孔只能用于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不重要铆接中。一般尽量采用钻孔的方式,尤其是承受交变载荷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如果要采用冲孔方式,最好冲孔后要留下3〜5 mm的钻孔余量。
铆钉的间距是根据连接各部分强度近似相等,并考虑到铆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来确定的。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铆钉的间距应该符合表2.2-6的要求。
2.钢板边缘与钢结构件(如角钢、槽钢等)相连的铆钉的最大容许间距,可按中间排的数值选取。
3)铆钉边距e1≥2d(平行于载荷的方向),e2≥(1.8〜2)d (垂直于载荷的方向)
设计铆缝时,一般首先根据被铆件的特点及使用场合确定铆缝的型式,然后再根据载荷情况,通过强度计算确定被铆件的尺寸、铆钉的直径和数量。铆接接头的强度计算公式见表2.2-7〜表2.2-8。
屮一铆缝的强度因子,屮=t-d/d;t为铆钉的间距,初算时可取屮=0.6〜0.8;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若一个被铆件通过其他中间板与另一个被铆件连接时,铆钉数目应比计算值增加10%;搭接或拼接板单面连接时,铆钉数目应比计算值增加10%;铆钉连接铆合的总厚度大于5d时,总厚度每超过2mm,铆钉数目应比计算值增加1% (至少增加一个),但总厚度不得超过7d。
2)冲孔铆接的承载能力要比钻孔铆接的承载能力降低20%左右,因此,冲孔只能用于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不重要铆接中。
3)平行于载荷方向上的铆钉数量最多不超过6个,但不应少于2 个。同一结构中的铆钉直径尽量统一,最多不超过两种。
7)板厚大于4 mm时才进行敛边;板厚小于4 mm,且对紧密性要求较高时,可以把涂有铅丹的亚麻布放在钢板之间以获得紧密性。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网址IM电竞 IM电竞网址